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news

新闻中心

contact us

联系方式

地址:杭州市文二路391号西湖国际科技大厦A座20层
邮政编码:310012
电话:0571-85124098
传真:0571-85127632
E-mail:linda@lindar.net
微信号:hzlinda2008

两获国家奖 代代创新路——《中国化工报》专访杭州林达公司总经理楼韧

发布时间:2011-1-10    新闻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4483

1月18日,我公司参加了由中国化工报社组织的“十一五”化工风云人物及优秀企业表彰大会暨2010中国绿色化工特别行动年度庆典,我公司获评“十一五”最具创新力研发中心,总经理楼韧获评“十一五”化工风云人物。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等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最年轻的获奖代表  父子两代的创新路

  2005年3月28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代表时,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与站在前排的获奖代表一一握手祝贺,当来到一位年轻人面前时,胡主席突然停下来惊讶地问温总理:“他是不是这次获奖代表中最年轻的?”,这就是林达公司代表楼韧,当胡主席得到回答后,赞许地点点头,接着又询问楼韧项目相关情况。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一幕成为楼韧带领公司创新团队不断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动力。
  目前,楼韧在杭州林达化工技术工程技术员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一职。林达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甲醇、二甲醚、氨合成技术研究,集开发、设计、制造、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浙江工业大学退休教授楼寿林先生于1997年一手创办。由于从小受到父亲楼寿林的影响,楼韧选择了浙江大学的化学工程专业,并于1998年后进入杭州林达公司负责公司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继续父亲的创新之路。
  近年来,楼韧先后被评为杭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市政府津贴,并被选入市政府领导联系科技人员名单,入选杭州市07年度新世纪“131”第一层次培养人选,被授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经过公司员工评选推荐,2008年起担任林达公司总经理并担任杭州林达化工技术工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负责公司的全面管理和科技开发,并在与宁夏宝塔石化合作的“单台日产2000吨卧式甲醇合成塔”国家支撑项目中承担项目技术负责工作。近年来多次代表公司参加国内外大型煤化工相关技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
  面对如此多的殊荣,楼韧对自身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有一套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林达公司老一辈当初创立林达公司的基础是技术力量,拥有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科创成果才使公司走到了今天,我们年轻一代要继续保持研发的优势和创新的活力,公司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回忆起当年与父亲楼寿林白手起家创业的历程,楼韧不无感慨。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当时在甲醇合成中经常发生甲醇催化剂超温过热失活,我国联醇厂催化剂使用寿命长的只有数月,短的仅有几周;新催化剂当时需要低氢还原外购大量氢气,这种情况对于联醇工业生产的制约是致命的。”楼韧说道。
  “1988年,父亲在浙江工业大学时利用假期,深入工厂了解实际情况,集中研究甲醇合成和催化剂还原中的强放热反应和甲醇催化剂的超温失活的矛盾,利用在氨合成塔设计中积累的经验,开发设计了均温型甲醇合成塔。1995年又开发了前置式副产蒸汽甲醇塔专利技术,先后在广州氮肥厂单醇塔、湘江氮肥厂等联醇塔成功应用。在均温型甲醇塔成为知名产品后,这项技术先后获原化工部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997年颁奖会上父亲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鎔基等接见。”提起这件事,楼韧说话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
  提到今后的发展,楼韧不断的强调:“现在和创业时不同,一个已具规模的企业仍然要保持对创新的渴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不断的创新本身就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怎么才能激发和保持这种渴望,是我们林达现在首要考虑的事。”
 
超越国外技术指标  专利授权广获好评
  为了突破现有国内外甲醇合成技术大型化中的缺陷和不足,林达公司楼韧与父亲楼寿林于2004年底开发了卧式水冷甲醇合成塔技术,现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0410103104),并申请了欧洲专利(EP05818795.6),在此前JW低压甲醇合成技术已取得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丹麦、俄罗斯等各国专利授权。
  这一新技术于2007年在内蒙古苏天化引进日本三菱公司年产18万吨甲醇项目改造中成功中标,2008年6月成功投运,并在开车不久就超过原日产600吨合同指标,2009年6月中旬进行了72小时考核之后,于7月召开现场会,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和各设计院、用户等各方面专家到会听取厂领导全面介绍后给予这一塔型高度评价,认为该装置超过了同类采用天然气转化气为原料的国外大甲醇先进技术水平。
  比起很多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极端保密,林达的坦荡做法显得与众不同,林达公司投产的用户没有一家拒绝用户参观,2009年还公开召开新研制的卧式水冷甲醇合成塔现场会,向用户介绍72小时现场考核的全面数据,并到设备现场和中央控制室实地观看实际使用情况,总经理楼韧对此充满了自信,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份自信来自外界对林达技术能力的认同,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内蒙古苏天化原来的合成装置系由国外引进被日本三菱瓦斯所称之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超转化率甲醇合成反应器(SPC)。据三菱公司提供的数据,这套甲醇装置在日本新泻用SPC甲醇塔在11MPa压力下出塔甲醇含量最高达9.13%,两年共开车171天,平均日产精甲醇516吨,而该合成装置采用我国卧式甲醇塔替代日本塔后,出塔气甲醇最高含量达到12.37%,比SPC高出3.24%,精醇产量高达721吨/日,吨甲醇付产蒸汽1.2吨,比SPC的0.8吨高50%。上述数据引起日本三菱公司重视,2009年7月现场会前夕派专人到苏天化了解我国卧式塔使用情况。至今这套装置在目前很多甲醇厂停车情况下仍在正常开车。
  按照惯例,为实现单系列大型化,国外大公司采用管壳水冷-串联气冷的轴向塔方案,该技术虽可降低循环比气量,提高转化率和醇净值,但合成塔的阻力仍高达5-6bar,付产蒸汽量为0.8吨/吨醇,而我国卧式塔阻力仅为0.1bar,付产蒸汽达1.2吨/吨醇。
  另外,国外径向水冷塔可实现管外装催化剂,提高合成塔容积利用率,有利实现大型化,但移热能力不足而需采用高于5的循环比来解决反应热造成温差大的问题。而苏天化卧式塔循环比只有1.9,不到DAVY水管径向塔的一半,72小时考核平均平面温差只有1℃-3℃,比国外大甲醇塔都要低得多,催化剂活性发挥好,CO单程转化率高于88%,总转化率高于99%,弛放气量由国外引进时的10000Nm3/h降低到3300Nm3/h,大幅降低了原料气消耗,出塔甲醇含量平均按11.85%计算,好于Lurgi公司特立尼达大甲醇和美国空气公司伊士曼浆态床塔甲醇项目的效率。
  更值得称道的是,国外如日本三菱公司公开资料SPC合成塔从1983年开发,到日产10万吨投产花了长达十多年时间。而我国卧式塔从2004年开始开发,到年产20万吨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再到2008年投产和2009年成功考核并召开现场会,前后只有五年时间,并于2007年以单台年产60万吨卧式塔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支撑项目,远低于国外公司从技术开发到成功工程化的时间。
众所周知,甲醇合成塔的数学模拟是各个国外专利商所严格保密的。楼韧在没有国内外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成功开发了卧式水冷甲醇合成反应器的数学模型,掌握了卧式水冷塔工艺条件、各种结构参数和合成塔反应性能之间的规律,从而跳过了小试,为一步进入年产20万吨大塔的工程设计条件和结构设计提供了优化设计,而苏天化卧式塔投运技术数据也验证了这一模拟的正确性和所起的重要作用。面对这一独立攻关的成果,楼韧很淡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创新重要性的原因。”
 
开发能源高效利用  无碳排放节能环保新技术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十二五”期间设立“大规模煤制清洁燃料关键技术及工艺集成研究”重大项目,其中提高煤炭能效利用率和降低CO2排放成为主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近期楼韧带领公司技术人员新开发了多项新技术并申请了专利。
  ━━焦炉气等原料气低温法制人工天然气新技术
  由煤制得合成气或焦炉气,将其中的H2、CO、CO2进行甲烷化反应可制得合成天然气SNG,人工合成天然气的技术难点主要在于甲烷化反应的强放热反应。林达开发了采用副产高压蒸汽的低温甲烷化合成人工天然气工艺技术,以及楼韧开发成功的卧式水冷甲烷化反应器的数学模型,掌握工艺条件结构参数变化和甲烷化反应产物组成,及床层反应温度变化规律,为设计优化提供依据。该技术既大幅节省设备和降低成本,又降低循环机电耗,副产高压蒸汽,节能降耗。
  ━━用工业废气零排放一步法合成人工天然气SNG技术
  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甲烷化合成SNG技术中有大量CO2排放,而林达开发利用富H2的工业废气(甲)例如焦炉气、甲醇弛放气和富碳的工业废气(乙),按照甲、乙二种气体的具体组成计算出无碳排放合成SNG甲、乙二种气体的用量,实现经过混合气甲烷化及分离水分后的热值和组成达到我国城镇燃气的国家标准。这一用工业废气配气法所得混合气经净化后即进行合成甲烷制SNG,可充分利用工业废气,实现无CO2排放,达到工业废气高效利用,降低成本,避免CO2排放的节能环保双重效益。
  ━━醇、醚和烃类联产新工艺
  由于醇、醚类生产中合成气除了生成醇类外,还生成比例不少的以CH4为主要的烃类,因此增加为每吨产品醇的原料合成气消耗,因此将醇、醚类和SNG生产串联组合多联产使合成气得以高效利用,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中CO2、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近期林达公司向河南某公司提供合成气分层一步法制二甲醚和联产人工天然气技术,得到用户欢迎。
  ━━煤化工多联产新工艺
  化工-动力多联产是国内外公认的煤化工高效节能清洁生产技术,林达开发的卧式水冷反应器已在年产20万吨规模上达到11.85%,在年耗标煤91万吨,总规模883.3MW当量下,用甲醇-IGCC联产比单产相对节能率达19.5%,二甲醚-IGCC联产相对节能率达16.76%,间接法汽油-IGCC联产相对节能率达15.8%。
  ━━合成气净化工段回收H2S等温氧化制硫磺新技术
  在煤制合成气生产化学品的合成气净化中,采用林达卧式反应器内装TiO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可以实现高浓度H2S在230~280℃温度下的等温反应并付产中压蒸汽。首台工业设备将用于山西丰喜集团,目前用于回收H2S氧化的卧式水冷反应器已进行设备制造,将采用我国生产的催化剂。
 
国内外业界获认可  多项技术成果护航
  作为一家以技术创新立足业内的企业,林达公司现拥有数十项中、美、英、法、德、俄等国内外已授权专利,自主开发多种反应器模拟计算软件,并成功开发百万吨级水冷、气冷合成塔专利技术,自主创新技术参与国际合作和竞标。承担完成了一系列国家重大项目,特别在甲醇合成技术上具有领先水平和大型甲醇合成塔成功业绩,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国家、部委及省巿大奖。而公司的技术从受到质疑到广泛推广也经历了相当大的考验。
  例如,我国原来众多的中小型厂氨合成原料气精制采用铜洗法能耗高又有铜液污染环境的环保问题,而林达公司1997年授权的等高压甲醇甲烷化专利技术则是将合成氨原料气直接压缩到氨合成的压力等级例如20~30MPa,再先后进行甲醇合成得到副产品甲醇,大幅度降低氨合成原料气消耗。该专利技术首套装置于1997年在四川达州投运,2002年浙江江山成功投运的技术效果数据,成为目前我国很多合成氨厂扩建改造中都采用等压甲醇甲烷化技术的依据。
  生产城市煤气的哈尔滨气化厂主要装置是从德国和俄罗斯进口,能耗大、产量低。1999年甲醇装置立项技改,经过对国内有关研究开发设计单位的调研考察和比较,决定采用林达均温型低压甲醇合成技术。该技术创造性采用反向套装U型管,使催化剂床层比原国外引进合成塔降低数倍。在甲醇合成塔大小和催化剂用量、原料气量不增加情况下,实现提高合成效率、增加产量50%的显著效果,至今仍比国外公司同类型改造效果良好。
  而采用林达技术已投运的内蒙古天野和陕西渭化2套大甲醇装置均已通过考核验收,考核结果显示达到和超过设计指标。从甲醇塔开车投产及运行情况显示出触媒层温差小、有效气转化率高、催化剂活性发挥好,操作控制容易、生产弹性较大,触媒装填系数大等优点,充分证明了林达开发的大型均温甲醇合成塔技术在软硬件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水平,鉴定认为该项目首创水煤浆加压气化等压甲醇合成的成功应用,完全适用于大型甲醇合成装置,并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
  林达公司的JW低压均温型甲醇合成塔技术经专家鉴定,2003年获国家重点新产品。2004年,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技术以其独特的构思在国家发明奖的评审会上受到资深专家的一致称赞。目前采用林达JW低压均温甲醇合成塔技术并成功投运的已有30多家。

  在交流过程中,林达公司总经理楼韧也谈到,在林达推广新技术实现产业化过程中,不断得到多所大学、研究设计院、中国石化联合会等和广大用户的大力支持和信任。而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他不断重复的就是“创新”二字。想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地创新是必要条件之一。而像林达这样本身就以科技创新为己任的企业,更需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企业大环境。如何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合作互动的研发方法,合理的人才激励管理制度都是林达在今后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林达在现有基础上能否取得长足的发展,前瞻性创新制度的制定成为迫切的需要。林达人很清醒的意识到不创新的企业必然灭亡,而不会创新的企业同样难逃失败的厄运。楼韧强调:“林达现在已有一批年轻人成为开发新技术的创新骨干,他们有很高的创新热情,我和我们的新老员工今天的异常努力,就是为了能从容面对将来的挑战并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明天。”(张玉清)


 
众人评说
 

中国化工生产力促进中心方德巍总工:林达卧式水冷甲醇合成塔是甲醇合成技术一项革命性的突破。
  2009年7月,我主持在内蒙古苏里格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召开的林达大型卧(立)式水冷甲醇塔现场交流会,听取了苏天化领导关于该套装置运行报告和72小时考核数据介绍,以及林达公司对卧式水冷甲醇塔的开发、工程化应用中的技术指标等介绍。之后我们还参观了设备现场和中央控制室考察设备实际运行性能和工艺数据。从现场看到的实际情况和工厂提供的考核数据,将循环比降到1.9、出塔气甲醇平均含量达11.85%,这已优于世界先进水平,其结构新颖是另一亮点。该合成塔的醇净值高、压差小、温差小、结构合理,技术指标超过国外先进技术。我认为“林达卧式水冷甲醇合成塔是甲醇合成技术一项革命性的突破,单套装置年产能不仅可达60万吨,而且可达180万吨,循环比还可降到0.5,液相催化存在的问题用这样的气固相反应器可完全解决。”
 
内蒙古苏里格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林达的大型卧式水冷合成反应器专利技术为我们企业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我公司18万吨/年甲醇合成塔改造项目选用了杭州林达公司自主创新的大型卧式水冷合成反应器专利技术,替代原引进的日本三菱冷激式甲醇合成塔。该装置于2008年6月成功投运,2009年经过72小时考核,创造了多项国际领先水平记录。年可节省费用1440万元,产能年增加9900吨,增加销售收入2475万元(吨甲醇价格按2500元计算),利税总额198万元/年。成为充分节能降耗,自控水平先进,生产成本低,环保生产的化工企业。该项目获中国石化协会科技进步奖。
 
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事实证明,通过国内外技术比较,选择林达的JW型低压立式合成塔技术是正确的。
  我公司原年产30万吨的大化肥装置全部采用的是国外引进技术,之后油改气联产20万吨/年甲醇装置,经与国内外技术比较,甲醇合成塔决定采用杭州林达公司自主研发的JW型低压立式合成塔技术,合成塔塔径3000毫米,内装催化剂47m3,在塔内设置4组28个测温点,全面监视催化剂床层温度情况。自2005年12月成功投运至今,2007年中旬考核原料燃料天然气998立方米/吨醇,2009年连续运行146天,生产甲醇10.85万吨,平均日产743吨。通过对合成塔触媒装填量、入塔气质的对比、空速、产量和消耗,得出林达均温合成塔具有装填系数大、适应气质范围宽、生产能力大、整体消耗低等特点。
 
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我们的项目能获奖,林达功不可没!
  我厂是全国首套采用水煤浆气化制气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大化肥装置,原合成氨技术和装置由国外引进,2003年我厂决定上年产20万吨联产甲醇装置,经与国内外技术比较,决定采用杭州林达公司低压均温甲醇合成塔技术,2006年5月成功投运,2007年8月经陕西省科技厅鉴定,3天72小时考核显示在合成压力4.76MPa,原料气量6.32万的工况下,平均日产647.86吨。鉴定委员会的专家认为“该项目具有温度均匀、温差小、操作稳定、控制方便、催化剂生产强度大、CO转化率高等优良性能。该项目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
  

 记者观察——用数据说话  靠创新生存

  在笔者眼中,林达公司是一家以技术为立业基石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企业,自信而低调,用数据和模型沟通,用成果和效益说话。较之不少化工企业,这里的领导者多了份工程师的冷静和严谨。而笔者记录在案的谈话观点,更是流露出当代企业家的儒雅风范。
        谈起父亲楼寿林当年初创林达的日子,总经理楼韧语气便不再平淡,“1988年,父亲开发设计了均温型甲醇合成塔。第一批产品两台于1990年2月在河南投运,在开车催化剂还原中打破必需用低氢还原的禁令,而用合成气高氢还原,在还原中达到了二组共12个测温点温度全部集中在同一温度点上,温差之小以致使当时在现场厂里请来的一位湘氮研究院的专家竟不敢相信这一事实而怀疑仪表不准,当第二台开车中他确信确实温差远比国内外甲醇塔要小时,他惊叹这是联醇生产的一个重大突破。”温控如此精确意味着什么,恐怕很多深受温度波动导致产品批次性状不稳定的厂家更有发言权。从楼韧脸上的自信,笔者读到了一种专属于工程师的骄傲。
        谈到林达的科创成果,总经理楼韧还是选择用很精确的数字进行表达,“内蒙古的苏天化采用我们的卧式甲醇塔以后,在压力降到9.1兆帕,出塔气甲醇平均含量能达到11.85%,比SPC高出三个百分点,精醇产量每天能有721吨。”这一连串的数字脱口而出,笔者不由得想到,科技创新科学为先,没有扎扎实实的基础积累,是难以成就事业的高峰,林达公司所昭示的不正是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生存之道吗?
  “用数据和实际效益说话”。话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02年以来,林达公司在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国际煤化工技术研讨会上已连续五次作大会技术报告。楼韧在发言中提出林达公司始终坚持用技术数据和工程实绩来进行大会交流,林达公司投产的用户没有一家不让用户去看。2009年还公开召开新研制的卧式水冷甲醇合成塔现场会,向用户介绍72小时现场考核的全面数据,并到设备现场和中央控制室实地观看实际使用情况,这种“用数据和实际效益说话”开放的心态,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也让林达公司在研发甲醇塔过程中,少走了弯路。通过数据模拟,掌握数据规律,跳过了小试,节省了很多时间。
  2008年至今,英国DAVY公司、德国南方化学、日本财团法人煤炭能源中心、日本宇部兴产、Daice、KRI公司等多次来林达公司交流讨论在煤化工领域的合作事宜。与这些实力雄厚的外企进行合作,也证实了林达的技术水平。
  尽管如此,林达公司却还不得不面对一个让人觉得稍显尴尬的数据:在一些年产60万吨甚至百万吨级大甲醇项目中,国内的技术开发商往往无缘最终投标,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国内目前已投运的年产60万吨以上规模的甲醇合成项目几乎全部是引进国外技术。 按照高效、节能、低耗、环保、经济的要求,国内的技术完全可以胜任,且不存在国外设备过两年出现技术问题便不再负责的情况。缘何如此?积习如此!这让笔者不禁发问:在我们自己的国家里,为什么就不能给民族产业一个生存发展的机会呢?!更何况是我们已具备了与世界巨头制衡的能力。
  林达化工能够列举的数字还很多:公司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国家、部委及省巿大奖;现拥有数十项中、美、英、法、德、俄等国内外已授权专利,自主开发了多种反应器模拟计算软件,成功开发了百万吨级水冷、气冷合成塔专利技术。“这些数字只代表了过去。”楼韧对此很淡定。“公司下一步怎么走,下一个技术突破口在哪里,这些对我们很重要。”
  未来发展,林达化工还会创造出更多的数字,而书写下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将饱蘸着自主创新的心血。用楼韧的话来说,公司科研创新能力,能不能通过实践检验,还是得拿数据说话。”
  用数据说话,这就是林达化工,这家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雨晴) 

上一篇:《中国化工报》报导——大型煤化工装备不能.. 下一篇:《山西日报》报导——焦炉气低温甲烷化制气..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